有些事情,一旦開始,就回不去了。比如說騎公路車。

之前寫了一篇"自行車價差4大原因,購車預算怎麼配?"讓很多人以為要踏進這坑,預算至少要個六萬八萬才夠,結果一查發現,根本像買一台機車那麼貴。

其實四萬元以下,就能買到不少規格不錯、可以一路升級到上武嶺的入門公路車。

這篇不會叫你燒錢買神車,也不是業配文。我只想好好跟你聊聊:如果你現在想踏進公路車世界,手上預算卡在四萬內,到底有什麼值得考慮的車?哪些買來好升級、哪幾台千萬別錯過?我整理給你參考,踩對第一步,才不會一路騎冤枉路。

騎上第一台車前,我也以為自己只是想騎騎看

還記得我人生第一台公路車,是用打工的薪資買的TCR,需要新台幣25,000元。當時的我,半工半讀,下課就上班,一邊在PTT上瘋狂搜尋「新手推薦公路車」。那台車,車架很簡單,變速帶著蟑螂鬚,但它帶我認識了中寮山、柴山、武嶺……還認識了幾個每次集合都因為上大號遲到的車友。

有趣的是,當時買車最大的遺憾不是什麼重量或空力,而是「後來想升級找不到套件」。原本的變速是快過時的型號,一堆朋友換碟煞、換油壓、上 105,我還在路邊調煞車線鬧脾氣。那時我才懂,買車別只看現在的價格,還要想想「以後好不好升級」,不然你就只能原地踏步──真的在踏車,也是在踏人生啊。

所以今天這篇,我不談什麼高級神車,也不會跟你說買車一定要破十萬。這裡介紹的都是四萬元以下的新車,但每台都經得起實用與升級考驗。如果你剛入坑,預算有限,卻又希望買到一台可以慢慢玩、慢慢改、不會很快就後悔的入門車,這篇給你參考。

別只是買「便宜」,要買「有未來」的車

先講一個重點:入門車≠短命車。

很多人買入門車,是想說「先騎騎看,不喜歡再說」,但我跟你說,公路車這種東西,一旦騎起來,哪有什麼不喜歡的?頂多就是「太喜歡想換更好的」。所以你更該想的是,這台車能不能撐過你未來的一兩次升級慾望。

而升級最常見的,就是換變速系統、換碟煞、換輪組。這時你才會發現,有些車雖然便宜,但規格卡死,沒得改,只能整台賣掉重買。

如果你也在找一台可以長期陪你練騎、具升級潛力的入門公路車,四萬元以下其實就有不錯的選擇。

那我們就從今天的六台「四萬元以下入門公路車」開始看起來。

入門公路車比一比:六台四萬內車款總整理

車款建議售價變速套件煞車系統胎寬容許特色補充
Giant Contend AR 230800Tiagra機械碟煞38mm入門耐力取向,胎寬容許高,舒適度好,適合想長騎又怕爛路的你。
Giant Contend Aero 235800Tiagra油壓碟煞30mm外型空力有型,配油壓煞車誠意滿滿,是這價位少見的空力入門車。
Merida 斯特拉95D23800SORA機械碟煞30mm價格最低的選手,輕鬆入手,適合當代步車或「試水溫」第一車。
Merida SCULTURA 20031800SORA機械碟煞30mm比95D再進一步,幾何更接近正規公路車,適合偶爾騎快一點的人。
Trek Domane AL 2 Gen 436000Claris機械碟煞38mm主打舒適騎乘,Domane 血統耐操又穩,通勤與長距離兼顧。
Decathlon Triban RC52029999105 R7000機械油壓碟煞30mm最香的性價比之王!整組105(11速)+機械油壓,唯一問題是應該沒庫存了。

以上六款四萬元以下的入門公路車,從變速系統、煞車形式、胎寬設定到未來升級彈性,各有特色,也各自適合不同類型的新手騎士。

💡變速系統不是「越多速越好」,而是「未來換不換得到」

很多人看到Claris(8速)就翻白眼,但你如果想練基本功、日後整組升級,就得考慮「這車架能不能裝更高階的變速」。這也是為什麼Tiagra(10速)以上的會比較推薦,升級空間比較多,搞不好之後還能偷換到Di2。

每個人買車的理由都不一樣,但只要清楚自己的目的是「玩樂、通勤還是挑戰」,就不難在這些入門公路車裡找到命定款。四萬元以下,不是只有湊合用的選項,也可以是騎出熱血與故事的起點。

實戰選車:依照「你是誰」推薦一台

這邊不講數據,我直接用人設幫你對號入座:

新手小資族:「我就真的只想先踩踩看」

→ 選 Merida 斯特拉95D。不到兩萬五,騎一季發現不合還能當代步車。

斯特拉 95D
美利達斯特拉 95D 圖片來自美利達官方網站

週末騎士:「我想騎騎假日河濱,偶爾跟朋友騎山路」

→ 推 Giant Contend AR 2 或 Trek Domane AL2。都是耐力幾何、胎寬高,舒服又穩。

Contend AR2
GIANT Contend AR2 圖片來自 GIANT 官方網站
TREK DOMANE AL2 GEN4
TREK DOMANE AL2 圖片來自 美尼亞國際

空力欸肉控:「我想要看起來就很快,拍照要帥」

→ Giant Contend Aero 2。油壓碟、空力外型,帥又實用。

Contend Aero 2
GIANT CONTEND AERO 2 圖片來自 GIANT 官方網站

理性升級控:「我就是想買來騎一兩年再慢慢升級」

→ Triban RC 520,整組105還有機油碟,未來你只會想升輪組跟車架。

Decathlon  Triban RC 520
Decathlon Triban RC 520 圖片來自 Decathlon 官方網站

預算極限黨:「真的卡在三萬內,還要划算」

→ RC520 或 Contend AR 2。如果RC520買不到,就AR 2撐個幾年也不虧。

💡胎寬高 ≠ 速度慢

很多人以為「胎寬大=慢」,其實差別沒你想的那麼大。入門時有多點緩衝,屁股才不會碎。再說你根本還沒練到會嫌胎寬拖速度啦(誤)。

踩過一輪才知道:貴不是問題,買錯才是最貴

說真的,四萬元能買到現在這些規格,已經是騎車界的大放送,甚至很多價格還會再打折。以前我們還在C夾、8速的年代騎上武嶺,現在這些車動不動就配上油壓碟、105變速,真的要感謝競爭讓價格變佛。

但我要說的是:買車不是比誰省最多,而是誰最了解自己需要什麼。

如果你只是想短期通勤,那2萬多也很夠;但如果你心裡偷偷幻想過環島、挑戰百K,甚至是練功上武嶺,那就請多花一點預算,選一台「升級容易」、「不會太快被淘汰」的車。

別讓車子成為你的限制,那就太可惜了。

你呢?你的第一台公路車是什麼?

踩上第一台車的你,是為了瘦身?通勤?還是被朋友推坑?四萬元以下的入門公路車雖然選擇不多,但其實也夠玩了!想更深入了解入門公路車的挑選技巧、升級套件建議,之後我會陸續寫。

也歡迎你留言分享你第一台車的故事,或問問我該怎麼選,大家一起在留言區討論,踩出屬於自己的路!

延伸閱讀:

知道型號但不知道尺寸?這裡有量測小工具可以幫你先做初步篩選:公路車尺寸小工具

公路車的組成介紹,日後升級免煩惱:公路車入門指南:五大重點一次搞懂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