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Gerold Hinzen on Unsplash
Photo by Gerold Hinzen on Unsplash

如果你最近在看車,應該已經發現了——自行車的價格真的差很大。入門車大概兩三萬就有,高階一點的碳纖車隨便都三十萬起跳。更誇張的是,有人三萬塊買一台騎了十年照樣順順騎;也有人買了三十五萬的頂規戰駒,結果週末都捨不得騎出門。這之間的價差到底是怎麼來的?又不是買汽車,為什麼一台腳踏車可以這麼貴?

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自行車的「定價邏輯」,也就是它到底貴在哪裡。用兩個大家比較熟的品牌做例子:GIANT(捷安特)Decathlon(迪卡儂),一個是台灣之光、從菜鳥到菁英都有選擇;另一個是運動量販界的平價代表,常被拿來當第一台入門車。

無論你是剛接觸公路車,還是開始認真練騎、考慮升級裝備,這篇會用比較實際、務實的角度,帶你了解該怎麼抓預算、看規格,才不會買貴、也不會買錯。

註:本文所列價格皆以 2025 年市售資訊為主,市場變化快,觀念為主,數字參考。

【自行車怎麼定價?】價格背後的核心結構拆解

自行車的價差不是亂喊的,其實背後牽涉到很多細節,從設計、生產工藝、品牌定位,到零件等級,全都影響價格。

如果你最近在煩惱「要花多少才夠?又不想買錯」,下面這幾個重點先搞懂,基本上就不容易選錯了。

車架材質 & 幾何設計:骨架的等級,決定車的魂

車架就像人的骨頭,不只影響強度、重量,還會影響你整體的騎感。以下是目前市場常見的幾種車架材質:

  • 鋁合金車架:入門市場的老大哥,便宜、耐用、硬派。不過就是有點重,騎坡會覺得有點累,但對新手來說很夠用了。
  • 碳纖維車架:輕量、吸震、剛性好,看規格會亮眼,實際踩起來也很有感。但它的製程超級搞剛,所以價格也直接跳級。從中階開始一路飆到頂規,都是它的地盤。
  • 鋼/鈦車架:這就屬於「有愛才會懂」的範疇了。舒適、耐用、有特色,但市場比較小,常出現在長途車、Gravel、或收藏向車款上。

至於幾何設計,這才是內行人在看的重點之一。會影響你的騎姿、操控性、加速感,說穿了就是整台車的性格。有些設計是偏舒適的,有些是競賽導向的。像 GIANT 的 TCR 就是經典例子,早年用壓縮車架設計打進環法,至今還是很多人的夢中情車。

變速系統與煞車:價錢會騙人,變速不會

變速套件是影響售價最有感的因素之一,升一級不只重量更輕,整體手感、反應速度也會明顯升級、簡單整理一下目前兩大主流品牌的變速等級:

【Shimano 公路車變速階級】

(由低到高)

  • Claris(8速):入門代步,簡單好養。
  • Sora(9速):輕通勤、偶爾小騎一下。
  • Tiagra(10速):價格實在,初階練車很夠用。
  • 105(R7100/Di2):進階公路車的標配,開始進入正規戰鬥區。
  • Ultegra Di2:中高階玩家愛用,性能與價格平衡。
  • Dura-Ace Di2:頂規賽車魂,輕、準、快,代價也不便宜。

【SRAM 公路車變速階級】

  • Apex(10–11速):入門選擇,尤其 Gravel 很常見。
  • Rival eTap AXS:無線中階系統,表現穩定。
  • Force eTap AXS:高階練車用,騎感爽度高。
  • Red eTap AXS / XPLR AXS:頂規電子無線組,XPLR 特別適合 1x 變速設定的車種,齒域更寬。

SRAM 的特色 是全系列 eTap AXS 都是無線設計,不用走線超爽,外觀也超乾淨。對喜歡 DIY 或怕走線麻煩的人真的很加分。

我自己是比較習慣 Shimano 的反應節奏,尤其 Di2 電變那個俐落度真的一踩就上癮。但不得不說,SRAM 無線設計真的很香,還有我蠻喜歡SRAM的升降檔邏輯,所以我就把 Shimano Di2 設定成類似 SRAM AXS 的操作邏輯:左降右升,自己順手最重要。

煞車系統:從 C 夾到液壓碟煞,一用就回不去了

以前我們騎車都是 V 煞、C 夾,便宜又輕,但下雨天或長下坡,真的煞不住。現在幾乎全面進化到碟煞系統,分成:

  • 機械碟煞:入門碟煞,價格親民,但手感沒那麼滑順,制動力也沒有那麼好,重量又重,不如回去用C夾!
  • 液壓碟煞:目前主流,制動力強、反應快,尤其在濕地、長下坡表現明顯更穩。

我自己從 C 夾換到液壓碟煞後,真的再也回不去了。不只安全感大幅提升,連整體操控都更有信心,尤其在雨天下坡,不再一直捏到手軟。

輪組 & 傳動系統:想升級體感?從這裡下手最有感

講到升級,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是變速套件,但如果你問我「什麼東西升了會直接讓你覺得車變快了?」我一定說:輪組。

輪組這東西,看起來都長一樣,價格卻可以差到讓人懷疑人生。一組入門鋁圈可能幾千塊就有,碳纖輪則動輒兩三萬起跳。差別在哪?

  • 鋁合金輪組:耐用、好養、補胎方便,新手用起來沒什麼壓力。
  • 碳纖維輪組:輕、剛性高,爬坡、加速時特別有感,就像換上更有勁的鞋底,雖然貴,但升級效果明顯。

除了輪組本身,還有一堆傳動系統的小零件也會影響騎感和售價,像是:

  • 花鼓(影響滑行順暢度,有些牌子的喀喀聲還是信仰)
  • 大盤 & 飛輪(齒比設計會直接決定你能不能順著地形好好踩)
  • 鏈條 & 中軸(轉動效率、耐用度全靠它們)

這些東西組起來,等級一換、錢包也跟著瘦一圈,有些輪組價格還可以購買一台入門車了。但這些投資通常不會白花,騎得夠多夠遠就會感受到差別。

品牌定位&售後服務:你不是只在買車,也是在買「體系」

這是最容易讓人遺忘的價值!有時候,同樣的車架材質、變速等級,兩台車卻價差五千、一萬。這時候,很多人會問:「是牌子在灌水嗎?」其實也不能這樣說,因為你買的不只是硬體,還有品牌背後的研發、組裝品質、還有最重要的——售後資源。

像是:

  • GIANT(捷安特):從設計、生產到銷售一條龍,台灣據點超多,哪裡都修得到,買了之後出問題也不怕沒人理你。
  • Decathlon(迪卡儂):用模組化、大量生產壓低成本,同樣規格可能便宜個幾千到上萬,CP 值很高。雖然規格不錯,但後勤支援不一定到位,維修要看地點。

這就像你買車不是只看引擎,也要看維修站在哪。GIANT 像 Toyota,一堆服務據點;迪卡儂則像平價進口車,便宜好開但維修可能要靠自己多一點。


【從3萬到35萬的價差地圖】價格每跳一階,性能升多少?

為了讓你直覺地理解不同價格帶的性能落差,我們整理出以下對照表:

價格區間車架與核心配備適用族群升級重點
NT$30,000 以下鋁合金車架/Claris/機械碟煞入門、短距離通勤入門性能、低維護
NT$50,000 上下碳纖車架/105/液壓碟煞進階訓練、假日長騎舒適性+性能兼顧
NT$100,000 上下碳纖車架/105 Di2/液壓碟煞業餘挑戰、假日長騎舒適性+注重變速順暢
NT$150,000 左右碳纖車架/ Ultegra Di2/碳纖輪組長距挑戰、業餘選手加速力+輕量化
NT$200,000+碳纖車架/Dura-Ace Di2/碳纖輪組菁英選手/鐵人選手頂規配備+零件整合度高

自行車定價不是任意浮動的,而是每加價一階,關鍵配件就跳升一級。但價格不是絕對指標,選擇適合你預算與需求的組合,才是最好的。


【價格帶與用途對照表】選車選得對,預算不白費

價格帶適用族群主要用途推薦車種是否值得升級
NT$10,000~20,000學生、短程代步通勤、買菜、校園移動鋁合金城市車、迪卡儂 RC 120否(封閉式設計)
NT$20,000~30,000入門通勤族假日休閒、郊區騎乘GIANT Escape、Triban RC 500有限(適合簡單升級)
NT$30,000~60,000初階運動騎士長距訓練、偶爾參賽GIANT Revolt 2、TCR Advanced 3高(車架支援升級)
NT$100,000~150,000穩定訓練者持續運動、團練GIANT TCR Advanced Pro、Van Rysel EDR CF非常高(輪組、傳動、碳纖車架)
NT$200,000+鐵人選手/重度使用者比賽、海外騎乘GIANT Advanced SL 系列、Van Rysel RCR-R Pro頂級配置(原廠已配置頂規)

這張表能幫你在還沒決定品牌前,根據自己的「使用目的」與「預算等級」先劃出範圍,再做具體比較,效率提升不只一點點,騎乘感受差距也很巨大。若開始猶豫,請記住,買錯最貴,雖然一定等級以後的車架零件可以進行升級,但是花費遠比整車還要多,更不用說需要支付拆裝零件的費用。


【選車對照】從新手到進階,你的自行車購買預算該怎麼配?

以用途來區分,建議的車種與預算如下表:

騎乘角色建議車種與預算代表車款理由
新手通勤族NT$20,000~30,000Triban RC 120、GIANT Escape穩定耐用、低維修成本
運動入門者NT$40,000~60,000GIANT TCR Advanced 3、Revolt 2、Van Rysel NCR CF開始追求效率與舒適
長距離訓練者NT$80,000~150,000GIANT TCR Advanced Pro、
Van Rysel Gravel SRAM RIVAL
輕量與穩定並重,長途騎乘效率與舒適性好
比賽/選手NT$150,000↑GIANT TCR Advanced SL、Revolt Advanced、Van Rysel RCR-R Pro整合度高、極限性能,對於成績有要求

【品牌對決】GIANT vs 迪卡儂,各車型逐項拆解比較

為了更清楚了解自行車的訂價差異,這段落就 GIANT 與迪卡儂兩大品牌在不同車型的定價策略與產品定位,以下將針對公路車(TCR)、登山車(XTC)與 Gravel 車(Revolt)逐一比較:

公路車:GIANT TCR vs Decathlon Van Rysel EDR

品牌車款售價車架變速系統特點
GIANTTCR Advanced 3 Disc約 NT$49,800碳纖維Shimano GRX經典壓縮車架適合爬坡
DecathlonVan Rysel NCR CF約 NT$39,999~54,999碳纖維Shimano 105平價碳纖公路車,性價比高

登山車:GIANT XTC vs Decathlon Rockrider RACE 900

品牌車款售價車架變速系統特點
GIANTXTC Advanced 29 1約 NT$135,000碳纖維Shimano SLX/XT 混搭競賽等級Hardtail,輕量剛性高
DecathlonRockrider RACE 900約 NT$49,999~74,999碳纖維SRAM GX Eagle入門比賽用車,配置不俗、價格實惠

Gravel 車:GIANT Revolt vs Van Rysel Gravel

品牌車款售價車架變速系統特點
GIANTRevolt 2約 NT$32,800鋁合金+碳前叉Shimano Sora多地形適應力強,舒適穩定的通勤與長途選擇
GIANTRevolt Advanced 2約 NT$68,800碳纖維Shimano GRX 600越野性能高、適合挑戰型玩家
Van RyselGravel SRAM Rival約 NT$99,999碳纖維SRAM Rival eTap AXS(12速)無線電變系統﹐寬胎寬相容性。

這些比較表能幫助你根據不同使用需求與預算,精準判斷各品牌車型的優劣勢。很明顯可以看到在類似用途的條件下,迪卡儂給出的售價與規格性價比更好。若單純以預算考量,迪卡儂的選擇較划算;不過GIANT則可以提供更完整的售後服務(店家分布較多)與產品上特殊的設計巧思。


【何時買最划算?】精準掌握購車時機點

自行車雖非高頻購買產品,但也有淡旺季與價格調整期。以下是幾個適合下手的時機:

春季:型號交替的清倉季(2~4月)

  • 新年度車款(通常是歐規或國際版本)上市,車店會清理前一年度庫存,或者有尾牙抽獎車流出。
  • 適合撿便宜的「舊款新品」,配置常常比新款還豪華(因為廠商良心大爆發)。

適合目標:想買中高階車、對「最新年式」沒執念者。

6月中旬:618 購物節(最近也被台灣電商跟進)

  • 雖然起源於對岸,但台灣不少品牌與通路商會跟風辦小促銷。
  • 不如雙11誇張,但可以提前入手裝備/零件有折扣。

適合目標:升級裝備、補點耗材、想趁檔期湊免運者。

8~9月:暑假結束&車展預熱

  • 一些經銷商為年底的熱身,會釋出舊款福利車或試乘車。
  • 台北自行車展(Taipei Cycle)通常在春季,但秋冬會有小型聯展或區域性活動。(台中週)

延伸閱讀: 3大面向重塑2025台北自行車展焦點樣貌

適合目標:對特定車型有研究、願意接受「展示過」車的玩家。

雙11購物節(11月)

  • 雖然起源於中國,但台灣電商(如 PChome、momo、蝦皮)都會推出滿額贈、折扣券。
  • 自行車相關品項如:車衣、碼錶、頭盔、工具包最常參與促銷,整車折扣則需看品牌策略。

適合目標:升級配件、添購週邊裝備。

年底促銷(12月~1月)

  • 車店年終清倉/年度活動:這是傳統上購買整車最划算的時候
  • 尤其是那種貼心的店家會直接貼「整車折幾千/萬元起跳」。
  • 黑色星期五特賣,有能力從外國網站購物的玩家可以趁感恩節黑色星期五特賣週時購入一些零配件,折扣一定讓你滿意!

適合目標:要買整車/看準型號但嫌貴/「我就是在等折扣」型消費者。

不介意二手的人,也可以透過社群網站的社團(Line或Facebook)去購買零件甚至二手車,性價比更高。


結語:自行車的售價並不是配件總和,而是騎乘價值的體現

當你面對一台標價十幾萬的自行車時,請別急著說它「賣太貴」。

自行車價格策略的背後,是整體設計、組件選配、騎乘體驗與品牌理念的整合。自行車購買預算的安排,不只是資金分配,更是一種生活選擇與運動態度的反映。

買車之前,多問自己:我要它帶我去哪裡?我能夠駕馭它的性能嗎?我是否需要這些升級?

搞懂這些問題,你就會買得安心、騎得開心,然後──不後悔。


延伸閱讀

如果你還在設法弄懂什麼是公路車可以看:公路車入門指南:五大重點一次搞懂

如果你已經購買了自行車,這篇文章可以給你一點保養知識:居家自行車維修教學:5步驟延長車齡提效能

最後修改日期: 2025/04/14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