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在單車店打工的時候,最常聽到一種聲音:
「欸你們這台有沒有粗一點的輪胎?我怕那種細輪胎不穩啦…」
八成講這句的,都是剛入坑、但還在觀望的新朋友。對公路車有興趣沒錯,可是光看就覺得壓力大——輪胎細得跟鋼絲一樣,坐墊高得像踩高蹺,龍頭還低到要撞膝蓋,整台車看起來就像個不穩定炸彈,一個不小心就飛出去那種。
放心,你不是孤單的。這種感覺我懂,我們也都經歷過。如果你正卡在「想騎,但有點怕」這個階段,那這篇文就是寫給你的。
公路車到底是什麼?
簡單先別急著買裝備,我們來從頭講起。
所謂「公路車」,其實就是專門為了在鋪裝好的道路上「又快又省力」地移動的腳踏車。簡單講,它的DNA就是兩個字:效率。
它有幾個你一眼就會注意到的特徵:
- 輪胎細:一般是25c~32c,騎起來像風一樣快
- 車架輕:鋁合金、碳纖,一隻手就可以舉起來
- 彎把:不只是耍帥,還能改變騎姿、降低風阻
講白一點,同樣是踩一圈,公路車滑的距離就是比較遠。而那個「咻——」的破風聲,只要你體驗過一次,很難回頭。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一開始說「只是想運動一下」,後來都變成週末百K、早起夜騎、自備工具換胎的狂熱分子。

什麼要騎公路車?騎公路車的好處與壞處
好啦,現在來講點現實的。
公路車的優點
- 省力耐操,騎百K都免加油
- 心肺訓練超有效,一邊騎一邊練爆表
- 社群多,揪團騎、咖啡拍照、聊裝備樣樣來
- 升級空間大,從頭到尾都有得玩
公路車的缺點
- 初期花費不低(新車基本兩萬起跳)
- 對路面挑剔,不適合騎去公園草地野餐
- 騎姿較進階,屁股跟肩膀初期會有點哀號
所以說,它不是萬用車,但如果你喜歡速度感、風景、探索感,那它絕對會給你生活新的主線劇情。
怎麼選一台適合自己的公路車?
來,重頭戲來了。
先把「越貴越好」的迷思丟掉,那是進階騎士的業障,我們先看「適不適合你現在的身體、生活、預算」。
常見公路車分類
- 競賽型(Race):帥、硬、快,適合踩爆型選手
- 耐力型(Endurance):坐得舒服、價格友善,新手福音
- All-Road / Gravel:越野魂,能上山下海跨田野,最近超紅
其實現在歐美的流行設計趨勢是All-Road Bike。
推薦你看一本書:《The All-Road Bike Revolution》(只有原文版),裡面有提到幾個關鍵觀念:
- 胎寬不是越細越好:現代路況,28c~32c是王道
- 車架要能裝大胎:這樣才有彈性應對不同冒險
- 寬一點的彎把(Flared drop)其實很穩定:尤其你還在練技術的時候
- 騎姿不是壓越低越帥:是要你「能騎久、騎開心」
簡單講:不要為了追求職業車感,把自己搞得像在參加鐵人三項,你不是在比命。
總之,作者Jan Heine的觀點就是:「現在的道路情境與過去不同了,不需要把自己困在老派的競賽幾何裡。」
這對我們這些在台灣常常要面對道路品質參差不齊、偶爾想冒險的騎士來說,All-Road 是非常棒的選擇。雖然台灣市場新發表的公路車也朝向這個方向開始設計了,但目前在台灣比較符合All-Road的是Endurance(耐力型) 公路車和Gravel這兩種車種。

尺寸怎麼看?
接著來談最容易出錯的地方:尺寸。
千萬別買錯尺寸,不然你會一直覺得不順、不舒服,甚至造成運動傷害。
- 用身高+跨高來初估
- 再依照品牌尺寸表對照
- 最好實際去店裡「跨上去」試一下
尺寸選對,車子才會變成你身體的延伸,不然就是一台大玩具(而且很貴)。
車不改不能騎?別急,升級是門藝術
買完車,很多人一騎就上癮,然後就「換換病」上身,開始問:「我是不是該升級?」老實說,這心態很正常。
但升級要有節奏,不然就是在亂燒錢。
升級建議順序(新手版):
- 安全帽:安全第一,選擇舒適(才戴的久)又有認證的安全帽一定第一個要考慮的。
但要注意一點,安全帽這東西我以前買過幾頂戴一下就放著,因為戴不舒服你根本不會想戴。所以我後來才換成 KPLUS Nova,外型順眼、包覆感也剛好。你如果預算比較緊,我也戴過 GIANT MERCURY,老實說也挺舒服,該有的功能都有,CP 值不錯。 - 車衣褲 & 卡踏卡鞋:讓你騎得舒服又有效率,卡踏的部分強烈建議新手列入考量,且選擇良好的店家調整,讓你騎姿不會太走鐘
- 輪組:輕量化提升最大,最有感(但價格也最不客氣)
- 胎:換一條好胎,順到像在飛!我最愛Schwalbe Pro One TLE的路感,其次是馬牌GP5000不脫泥帶水的感覺)
- 車燈 & 碼錶:騎乘更安全、有紀錄才會進步
先從騎起來有感的地方升級,而不是一開始就想換整套套件組,那個等你真的知道自己在幹嘛再說。
上路才知道,哪條是你的路
很多人開始騎車,都是因為看了 IG 上某個朋友在海邊騎車、登頂武嶺的照片,或者被 Youtube 上破風聲洗腦(也有可能看過一些熱血自行車動畫而開始好奇)。但最後留下來的人,不是因為車多帥、裝備多貴,而是因為——
這東西真的會讓人上癮。
你會開始早起、會研究路線、會認識很多奇怪但很好笑的車友,會在夜騎途中聽見自己的呼吸跟心跳節奏對上,然後想說:「欸,這感覺有點爽。」
所以,別再怕那條細細的輪胎了。它沒那麼脆弱,你也沒那麼嫩。
人生很多事,不踩下去,永遠不知道有多好玩。
如果你還不知道該從哪台車開始試,不妨看看 Giant Contend AR2 和 Merida SCULTURA 95D。這兩台都是大品牌出品,評價穩、踩雷機率低,價格也大概就是入門族最常預算抓的那個區間。
雖然配的是機械碟煞,不是什麼花俏高規,但老實說剛入坑真的夠用了,之後想升級也有空間。不管是哪一台,重點是它們在很多車店都找得到實車可以試騎,摸得到、跨得上去,先踩看看合不合拍再說,總比盲選來得安心。
延伸閱讀
想了解更多關於公路車的設計特色與技術可以看:公路車入門指南:五大重點一次搞懂
想知道為什麼公路車的價差這麼大,以及怎麼編列預算買車可以參考:自行車價差4大原因,購車預算怎麼配?
留言